公司新闻
视频丨能源企业认真进入冬季供应模式,多地储
作者: bat365在线平台官网 点击次数: 发布时间: 2025-11-19 12:26
随着新一轮寒流的到来,我国北方地区集中供暖正式启动,进入冬季高峰期保障供电的关键时期。能源企业大规模开启冬季供应模式。
采暖季到来,能源企业冬季开始大规模供货
在山东省青岛市,一艘载有6.9万吨液化天然气的运输船停靠在接收站并开始卸货。这是自十月份以来第七艘登陆该站的液化天然气船。
作为华北地区天然气调峰和供应保障的重要基础,天津LNG接收站采用“两船同时靠泊、同时卸货”的运行模式,提高接卸效率和储备能力。
中国石油天然气化工分公司天津液化公司总经理刘静军:依靠智能化管理和协作通过Ntrol平台,我们可以实现从船舶装卸到天然气管网对外电力输送的全链条精细化管理。日均外渗量约为1000万立方米,高峰时外渗量可达5800万立方米。
除了扩大进口海上资源稳定供应外,我们还加大陆上气田增产保供力度。目前,中国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中石油长庆油田天然气产量自月初以来已增加300万立方米,达到1.35亿立方米。四川省达州市中油田普光气田是“川气东送”工程的主要气源,新增多口日产20万立方米以上高性能井。即将投入运营。气田备冬峰天然气井数量突破80口,创历史新高。
中石化中部油田高级气田开发地质专家 李才学:我国首个深层高含硫气田大型加压湿法采气项目如期建成投产,使气田冬季用气高峰期最大日产能力增加150万立方米,保障供应能力显着提高。
今年冬至明春采暖季,中石油计划增加天然气供应资源量同比增加3.7%,约占全国总供应量的60%。
瓷器Mr.石油生产运营管理部总调度室经理乔跃:我们正在组织长庆、塔里木、西南、青海等地区油气田作业开足马力,提高产量。保障北方地区集中供热,日最大供气量7.38亿立方米。
加快管网建设,提高“一网”高峰响应能力
天然气输送网络的稳定性和应急响应能力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能源安全。纳集团国家管网正在开展重点综合实施,提高管网设备设施安全,增强管网应急处置能力。
近日,北疆地区遭遇大风寒冷天气。为应对极端天气对管网运行的影响,国家管网集团启动应急保障机制,加强对沿线、站场核心设备的检查维护,确保安全生产和安全。d 运行顺利。
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营销部客户经理 王晓波:今年,我们加快上下游天然气项目建设,新增供气量比上年增加4.2亿立方米。为做好“战前”冬季供应准备,国家燃气管网集团已完成22项冬季重大工程,包括400多台压缩机组维护检修、燃气管网改道、互联互通接口等,确保油品安全。天然气储运设施完好。
北方管道公司北京分公司国家官网组副主任姚登飞:近期,我们顺利完成了西气东输线和辖区“北气南”输气管道压缩机组的“卫生检查”,有效提升了安全保障天然气管网核心设备可靠性,为保障今冬明春天然气供应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国家天然气管道集团西气东输四线甘宁段、西气东输三线中卫至宰阳段、川东二线铜梁段等大型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国家管网集团营销总监向方坤:随着大型项目陆续投产,冬前管网资源日高峰容量增至11.7亿立方米/日,比上年增加6000万立方米/日,比去年冬季和今年春季管网资源实际高峰负荷增长23%。
在国家天然气管网集团油气控制中心,人员集中控制l 运营国家骨干天然气管网,优化天然气管道运营流程,最大限度发挥西气东输、北气南输、南气北输的输气能力,确保天然气安全可靠供应。
国家天然气管网集团油气管理中心天然气管理部主动调度员 王广智:结合今冬明春保供特点,优化燃气管网流程运行,加强重点区域监测,确保国家天然气骨干管网安全稳定运行。目前,全国天然气管网日输气量超过7.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8%以上。
多地储气库注气量创历史新高,为供热积累了足够“依靠”ng。
天然气储存设施是天然气的“地下储存库”。淡季时,多余的天然气被注入地下储存,然后在冬季供暖高峰期集中开采。它是提供稳定能源供应的“压舱石”。目前,国内多个储气设施正在提前完成年度注气工作,以储存足够的能源来为人们的生活供暖。
东北最大的地下储气库集团辽河储气库集团正式启动冬季天然气供应保障模式。此次动用的天然气储量将超过30亿立方米,日产气量将达到2000万立方米。河北省廊坊市,我国埋藏最深的储气库京58库区和华北油田储气库集团产气阀门开通供气。
中石油W先生华北油田河北储气分公司总工程师 艾俊杰:本轮采气,用气高峰期的供气能力可以满足全国超过3000万户家庭的用气需求。
在位于河南濮阳的中油田储气集团生产指挥调度中心,记者看到工程师们通过国家指挥系统对5个储气库的2000余台(套)设备进行远程调试,以便指挥中心接到停产命令后,第一时间启动油井供气。
中石化中国油田储气库管理中心生产指挥中心副主任徐鹏程:入冬前,中油田储气库集团完成注气储量9.4亿立方米,比去年增加1.2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用气高峰时,可满足2600万户家庭日常用气需求。
主要来源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位于新疆塔里木油田。近日,4个储气库完成年度注气作业,创下12亿立方米的注气量纪录。高记录。
中石油塔里木油田迪那油气管理区牙哈处理站经理胡玉生:在这次注气中,大约有8亿立方米天然气被注入地下。结合地下存在的天然气,最大日产气量将达到1000万立方米。
目前,国家燃气管网集团接入的19个储气库已满,已进入冬季。中国石化地下储气库可用工作能力超过35亿立方米。中国石油建有7个储气设施用于供气,日供气量约2000万立方米。从今年冬天到明年春季,高峰产气调节能力达到2亿立方米以上,为今年采暖季打下坚实的资源储备基础。
石灰生态派源投入运行,让你这个冬天的供暖更加无碳
今年冬季供暖,注入了更多“绿色能源”。有许多清洁能源供暖选择,从在整个城市传递热量的工业废热到提供地下供暖的地热能。该项目正在加速推进,为这个采暖季带来完全的绿色能源。
在济南刘先生家中,体温计指针稳定在22摄氏度。他们的社区正在通过“辽热进吉”项目引领清洁能源供暖之路。
济南市民刘先生:现在家里的温度很合适。真的很热。您所要做的就是回家后穿上一件。
“聊城热力济南”项目等是我国管道最长、管径最大的长距离供热工程,将“变废为宝”,通过全长约135公里的供热主干线,将聊城发电厂直接排放的工业余热输送至济南。投产后,不仅能满足1亿平方米的供热需求,还能支持54台分散燃煤锅炉的局部停运。
济南能源集团所属鹤庆公司副总经理宋庚:“里乐进”项目管网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和聚氨酯泡沫直埋预制保温管。保温效果比传统管网提高30%以上。这不仅有效增加了城市供热热源的供应能力,还进一步降低了能源消耗和排放。每年可减少煤炭消耗约129万吨。
地热能作为一种稳定、可靠、可回收、可再生的能源,其开发利用正在通过技术创新不断突破界限。在天津,中石油大港油田创新利用废弃油气井“变废为宝”,建成多个地热项目和中石油最大的浅层地热集群。我们还开发了“智能清洁热能运营集中控制平台”,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智能地热能”。
中国石化认真开展地热供暖服务,覆盖全国11个省市70多个城市(县区),可为超过120万居民提供清洁供暖。近日,集中供热一期12.8兆瓦“地热+”清洁能源替代供热项目咸阳北部地区项目建成投产。中国石化地热清洁供暖能力累计达到1.26亿平方米,再创历史新高,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620万吨二酸。
中国石化绿源地热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晓荣:今年以来,我们在京津冀、陕西关中盆地、山东滨州沾化等地区加快推进煤炭与天然气替代地热供暖项目建设。我们利用地热智能运维平台、si智能巡检系统等一系列自主研发技术,提高响应速度和服务处理能力。加工精度大大提高。
清洁能源的广泛使用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改善人民生活供暖提供了双重支撑es.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2.8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5%,约占发电总量的40%。其中,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合计1.73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8.3%,占社会总用电量的22%。清洁能源正逐渐成为能源供应的“主流”。
(央视记者朱江、张伟、白鹿、陈阳、王延安) 上一篇:创建一个“舒适的房间”开始你的新生活。采取 下一篇:没有了
